<th id="msqd7"><track id="msqd7"><sup id="msqd7"></sup></track></th>
  • <rp id="msqd7"></rp>
      <tbody id="msqd7"></tbody>

        海南:沿著綠色發展之路開拓前行

        2022-12-26 09:18   來源: 海南日報


        ①俯瞰景色優美的松濤水庫白沙片區。(資料圖)


        ②海南東寨港鳥兒蹁躚起舞。(資料圖)


        ③海南長臂猿在樹上活動。(資料圖)

          原題:海南堅持生態立省,建設生態一流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

          沿著綠色發展之路開拓前行

          兩個多月過去,蘇珊·切妮依舊牽掛大洋彼岸的“朋友”。

          “今年10月24日是第八個國際長臂猿日,當天在??谂e辦的2022年熱帶雨林國際保護研討會上,宣布成立全球長臂猿聯盟?!弊鳛槭澜缱匀槐Wo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小猿組副主席、全球長臂猿聯盟國際籌建組聯合主席,蘇珊·切妮與海南因“猿”而彼此熟悉。海南長臂猿,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開國際合作新的“攜行之路”。

          四個多月過去,吉順鋒越來越適應搬家后的新生活。

          “之前從老村到市區要花近2個小時,現在搬進新家后,送孩子上學特別方便?!蔽逯干绞型ㄊ叉傹垜c新村村民吉順鋒與左鄰右舍,因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而搬遷??邕^28公里路程,他們的舊宅與新居之間,連起一條“綠色之路”。

          沿著正確的方向,道路越走越寬闊。

          今年以來,我省牢記囑托,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,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沿著綠色發展之路開拓前行,建設生態一流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。

          A 大處著眼,落細落小

          密林深處,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,海南長臂猿、穿山甲、黑熊,曾一度難覓蹤跡,而今不時出現在巡護鏡頭里。全中國只有這么一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,它唯一,且難得。

          把綠色發展置于“國之大者”中去考量,需要大視野、大擔當、大作為——

          作為中國第一批正式設立國家公園的省份之一,海南初步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。目前,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旗艦物種海南長臂猿增長到5群36只。

          清潔能源島建設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,不斷釋放低碳經濟發展潛力:截至今年7月,我省清潔能源裝機比重為72%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。截至今年9月,海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7.17萬輛,保有量占比9.54%,保有量占比躍居全國省級地區第二。

          禁塑工作穩步推進:目前全省禁塑替代品原料、改性料和制品生產企業已有17家,形成改性料產能3.3萬噸/年、膜袋產能4.8萬噸/年、餐飲具產能1萬多噸/年,數量和種類基本滿足島內市場需求。

          裝配式建筑應用和推廣,引領行業綠色轉型:全省裝配式建筑面積連續4年逐年翻番;今年我省計劃新開工的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60%。

          致廣大而盡精微。

          翻開擘畫今后五年發展藍圖的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,“大”文件中有不少“細”安排:有效控制臭氧和揮發性有機物,切實保護并利用好熱帶雨林這個“國寶”,開展零碳園區試點……大事要事,必作于細。

          觀察一項項規劃或工程,“大”手筆中不乏生態“微”場景:在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,有一條專為魚修建的“VIP通道”,今年年底即將完工。沿著這條2.8公里的魚道,花鰻鱺、海南石鮒等魚類可“跨”過這座大型水利工程,一路洄游,找到“回家路”。

          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難嗎?難,但難事作于易,大事作于細。追求、謀劃、出發、堅持,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海南,不僅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改革創新、先行先試,也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出表率。

          B 既看過去,更看未來

          穆曉東,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熱帶生態與空間規劃研究所所長,來海南工作9年,與生態保護紅線工作打交道8年。

          “將宏觀離散的生態保護紅線空間評價區域,精準地落在具體的圖斑和地塊上,目的是讓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定,更要守得住?!蹦聲詵|和同事,長期以來為我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提供有力“幕后”支撐。

          多年耕耘,劃出一條條生態紅線,護衛起“綠色空間”。如今,海南?。ū緧u)及近岸海域近1/3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,“一心一帶多廊”生態安全格局基本形成。

          善以空間為緯、時間為軸,這是海南守護生態一股“勁”的縮影。當前,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。破題、解題,從加壓奮進、保持力度出發,需要“進”無止境——

          守住底線。這個底線就是海南的生態環境只能變好、不能變差?!拔覀兲岢觥畠蓚€一流’的目標:一是海南的生態環境質量要保持全國一流,但僅有這個一流還不夠,因為海南的生態環境‘天生麗質’,所以我們提出海南的生態環保工作也要爭創全國一流?!苯衲?月,“中國這十年·海南”主題新聞發布會如是指出。

          近年來,海南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。截至今年11月底,海南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已全部完成;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到期應完成任務141項。一批“硬骨頭”被啃下。

          海南還將目光輻射到更廣大地域,勇于開拓,奔“競”不息——

          在“雙碳”行動中,海南提出爭做“雙碳”工作優等生,利用海南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特點,建設國際藍碳研究中心,對前沿領域開展深度探索……

          勁!進!競!看見多遠的過去,才可能預見多遠的未來。

          二十多年前,海南在全國第一個提出建設生態省,如今作為全國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,有責任、有義務做出一些能夠在全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工作。

          C 做“顯功”,也做“潛功”

          今年5月,海南首個藍碳生態產品交易完成簽約,交易碳匯量3000余噸,交易額30余萬元。在這場簽約中,??谑腥r場以一片人工補植的紅樹林,成為“賣碳翁”。紅樹林補植多年,最終換來“真金白銀”。

          不能吃祖宗飯、斷子孫路,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。將“山水經”轉化為“致富經”,才是對未來的最好描繪。

          被生態環境部授予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后,白沙黎族自治縣今年4月起正式啟動“兩山平臺”試點工作。一座山、一片湖、一畝林、一方田,白沙將這些碎片化資源存進“兩山平臺”,對其重新定價,實現存量資產、生態資源的價值再造,最終實現生態變現。

          何以為子孫萬代計?如何為長遠發展謀?答案在實踐中愈加清晰。

          在重點園區內,環保、節能、低碳是招商引資的“門檻”,也是園區建設與運營的“標配”。

          在產業項目選擇上,我省謀劃和推動一批像海上風電全產業鏈、全生物降解上游產業這樣帶動性強、可持續性好、綜合效益高的高質量項目,以集約高效的生產方式,讓產業發展的“底色更綠”。

          在推動“兩山”轉化方面,我省將探索推進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結果進決策、進規劃、進考核、進項目,形成應用范例;分區域、分領域、分行業開展試點示范和探索實踐,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,發展熱帶雨林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,統籌實施流域補償和環境治理,培育生態產品公用品牌,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。

          建設生態一流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,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、摸得著、得實惠的實事,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、打基礎、利長遠的好事。既要做“顯功”,也要做“潛功”。

          青山不老,綠水長流。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過去和未來在此交匯。(記者 周曉夢)

        [責任編輯: 王雯君 ]
      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232028
        十八禁美女裸露网站免费
        <th id="msqd7"><track id="msqd7"><sup id="msqd7"></sup></track></th>
      1. <rp id="msqd7"></rp>
          <tbody id="msqd7"></tbody>